世界上大部份民族的節日,都含有慶祝的意味,而猶太人的節日大多是為了記取他們曾經遭受的苦難與失敗。他們在每一年的節日中,回憶祖先的失敗,藉以警惕和自我激勵。
今天將要發生的事我們都還不知道,何必為明天而煩惱。
當他們被生下來時,大家不是為他的降臨人世而高興,而是為他哭泣。
猶太人的箴言是這樣解釋的:一般來說,在孩子出生時我們覺得高興,有人去世時我們感到悲傷。其實應該反過來,因為孩子出生時,不知今後命運如何,而人死時一切功過已蓋棺論定,他們的苦難也結束了。
【你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】
猶太人從小就被灌輸要有獨立自救的意識,以期能在未來的坎坷人生路上應付各種突發狀況。這種獨立意識的培養,主要來自於父母對孩子權輸的教育:只能相信自己,不要相信別人,任何人都不可靠。
三歲的邁克被父親抱放在壁櫥上,父親伸出雙手做出接住他的樣子,
邁克望著父親毫不猶豫往下跳;
在跳下來的瞬間,父親卻縮回雙手,
邁克重重摔在地板上啕大哭起來,他向坐在沙發的母親求救,
可是媽媽卻若無其事地坐著不扶他,並微笑地說:「好壞的爸爸,誰叫你相信他?」
站一旁的父親用嘲弄的眼光望著可憐的邁克。
挪威的漁民出海捕沙丁魚時,若放在魚槽裡的沙丁魚若運回碼頭仍活著,就可賣很高的價錢,但沙丁魚很容易在抵達港口前就死掉。有艘成功讓沙丁魚活下來的漁船船長一直不公開這秘密,直到死後才被揭開:原來沙丁魚槽裡不過有了一條鮭魚,因鮭魚魚種不同、加上環境陌生,於是會四處游而引起騷動,沙丁魚也跟著不停地游動奮戰,這是著名的「鮭魚效應」。
【從小就注重財富的教育】
一、猶太人就注重財富教育:
3歲認硬幣和紙鈔
5歲知道錢幣可以購買任何他們想要的東西,並告訴他們錢是怎麼來的
7歲看懂價格的標籤,以培養他們「錢能換物」的理財觀念
8歲教他們可以去打工賺錢,把錢儲存在銀行帳戶裡
10歲懂得每週節儉一點錢,以備大筆開支
11、12歲知道從電視廣告裡發現事實的真相,看穿廣告包裝的假象
設定並執行兩週以上的開銷計劃、懂得正確使用銀行業務的專業術語。
二、在廚房裡擺放6個杯子,裡面裝孩子們一週用量的方糖,如果貪吃了杯子裡的糖,那麼等到別人喝咖啡放糖時,他就只有喝苦咖啡了。
:經過幾次這樣的訓練,孩子們就會知道有節制的生活是有好處的,而隨便浪費自己的東西,用完了,就只有等著嘗苦頭了。
猶太人認為,有三種東西不能使用過多,那就是:作麵包的酵母、鹽、猶豫。
格言:人生之門不是自動門,若是我們不主動地推開或拉開,它就永遠關閉著。為了開啟成功之門,我們必須採取推或拉的行動。
猶太人原則:
- 不要把所有鈔票放在同一個口袋裡
 - 切莫跟著感覺走
 - 借用他人的智慧和經驗
 - 投資房地產,找個好地段
 - 知識就是風向指標
 - 量力而行
 
「就像玩樸克牌,你必須觀察每一位玩者,而且要能看出誰是冤大頭? 如果看不出,那這個冤大頭就是你。」
「金錢對我來說並不重要,賺錢的過程,即不斷的接受挑戰才是樂趣,不是要錢,而是要賺錢,看著錢滾錢才是有意義的。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